今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2022年度高等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获奖证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beat365·(亚洲版)官方网站李子刚老师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以表彰他在“新型稳定多肽的生物医学应用”项目中的杰出贡献。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标志着多肽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新里程碑,也为未来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李子刚老师
获奖证书
多肽技术是近年来在药物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的新兴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合成具有特定活性的多肽分子,从而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李子刚老师的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成功研发出新型稳定多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这种新型多肽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能够在体内更长时间地保持活性,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由于其低免疫原性,使得这种多肽药物在人体内的耐受性更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性诱导螺旋概念”、“天冬氨酸末端成核诱导体系”以及“基于锍盐中心的体内可逆稳定体系”,极大拓展了基于多肽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范围和开发空间,发展了基于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双烷基化方法,构建了一个新颖的基于锍盐中心与相结合蛋白邻近巯基共价反应的生物正交反应。
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乳腺癌和肿瘤干细胞中的重要蛋白靶点—雌激素受体蛋白ERα、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HDACs和组蛋白去甲基化转移酶LSD1,设计了一系列稳定多肽抑制剂和降解剂,探索了综合PROTAC、药物-多肽共轭、共价多肽药物等多项新技术、新概念的多肽调控剂的开发,为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治疗新思路。
获奖项目
自2010年起,李子刚老师投身于科学研究工作。在完成学业后,他选择在beat365·(亚洲版)官方网站开启职业生涯,这是他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李老师的研究领域是化学生物学,致力于运用化学手段解决生物学问题。他专注于设计和创造新型分子,特别是多肽类药物。他解释道,多肽药物作为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药物分子能够精确作用于特定基因,实现卓越的治疗效果,并具备高选择性和低免疫原性等诸多优势。
目前,多肽在生物医学中主要应用于抗癌药、新抗原、激素类药物以及PDC的载体等方面。然而,多肽药物的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李子刚老师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多肽药物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他们设计了一系列新的分子修饰方法,提高了多肽药物的稳定性和成药性。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李子刚老师团队在多肽领域的研究工作,注重与国内外知名药企和机构的深度合作。他们已与辉瑞、拜尔等国际制药巨头,以及国内翰宇药业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多肽药物的研发与生产。此外,该团队还与中国生物医药中心等权威机构携手合作,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与应用工作。
在李子刚老师看来,多肽与其他生物医学技术的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他特别指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为多肽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开辟更多可能性。同时,李子刚老师强调,推动多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开发,需要更多跨学科的合作与创新。
在获得教育部颁发的202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之后,李子刚老师深感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他认为,此奖项将进一步提升多肽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关注。同时,这也预示着他的团队在未来将有更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问世。
李子刚老师强调,他们的研究工作仅仅是开始,多肽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仍有着巨大的探索空间。他期待未来能发现更多新型多肽药物,并对学院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认为化生学院充分继承和发扬了北大的优良传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宽松的研究环境和强大的支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科研工作的进展。他希望学院能够继续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创新,培养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
展望未来,李子刚老师表示将致力于开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将科研成果服务于祖国。他期待与更多优秀的科研团队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多肽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同时也期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